bsp;
如果说还有什么是更糟糕的···那就是城破后,其余城墙的守军没有拼死抵抗就弃城而逃,王晓仁这个胆小鬼甚至就是其中跑的最快的——现在在吴县回头一看,这临阵脱逃一责是跑不掉了,如今大崇治军也算狠厉,宣城丢失,必要找几个替罪羊,就算自己有姐夫的关系,但王晓仁想想可能的最好下场就胆寒不已···
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必然直”,王晓仁在吴县这几天,竟还真的想到了个好办法——那就是戴罪立功!
比如说吴县也遭到了南朝军队攻击,但幸亏他王晓仁指挥得力,硬是派人坚守反击,才保得吴县不失···如此一来,就算功不抵过,但仗着家里的关系,想来不至于去坐水牢了!
不过想要得到这“功劳”,靠他自己一张嘴是没用的,至少还需要吴县地方官的请功行文,以及手下作战军士的证明···王晓仁此时也算能干,先是用金银、美色、前途许诺,再扯了“统武堂”的大虎皮,硬是说服了吴县的县令帮他——说来也巧,这吴县的县令,曾经也学过一点武艺,需得受统武堂管辖,也就是今天牡丹楼春闺中的那黄脸老头!
至于手下作战军士的证明,这就要容易的多了,一路跑来吴县的溃兵,都是少不了一个“临阵脱逃”罪名的,想要“戴罪立功”的不要太多。
至于王晓仁为什么最后选中了“张令和”嘛···一来,这张令和虽然是被统武堂“镇压”的江湖中人,但总是心向朝廷,想着爬上朝廷的大船,搏一个真正的好出身,二来嘛,那吴县的黄脸县令颇有龙阳之好,最喜欢白面微须的书生,张令和的形象正好对的上,三来嘛,这张令和跟黄县令都是江湖出身,也算有共同语言···
于是王晓仁、张令和以及黄县令三个人就勾搭在了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人也算实现了“人生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一起嫖过娼,而且还是“同道中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