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吧。”
\n
怀王便不言语了,良久,他才问:“陛下总该告诉老臣,为何忽然问起此事?”
\n
宋澜没瞒他:“朕的少傅景怀先生,皇叔是认识的,这一年来少傅身子一直不好,朕便留人在宫里养病。朕见少傅不得大好,莫不是思念家人?想着将少傅家里人接到盛京来,派人去钱塘一打听,才牵扯出少傅的祖辈,竟……竟是叫梅时庸。”
\n
他隐去了许多内情,用的是早就想好的说辞,怀王竟然也没察觉有什么不妥,只是惊诧了半晌:“梅少傅竟是梅时庸的后人?梅家还留有后人?”
\n
当年梅家遭的是灭门之祸,死了一百多口人,梅砚与梅毓如果真的是梅时庸的孙辈,能逃过那一劫,确实令人称奇。
\n
“朕重提旧事,并非想要赶尽杀绝,只是想知道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那梅时庸……真的犯下了谋逆重罪?”
\n
事情牵扯到梅砚,怀王这才了然了,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陛下若是知道了当年真相,也就不会对梅氏后人赶尽杀绝了。实不相瞒,梅家遭难,与老臣有关。”
\n
“怎么说?”
\n
“陛下知道的,先帝对老臣素有疑心,是老臣自己辞了手上的军务和朝政才得安闲。后来,应当是到了天顺五年,徐皇后有孕,上柱国徐玉嶂趁势而起,总揽朝中要务,已经到了祸乱朝纲的地步,偏偏先帝尽信其人,坐视不理。老太师梅时庸无奈之下登门见了老臣,恳请老臣出山,揽政一二,莫让朝中要务尽数落在外戚手中。”
\n
宋澜不知还有这些旧事,眉头皱了皱,又问:“后来徐玉嶂一家独大,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看来皇叔并没有答应梅时庸的请求?”
\n
“不曾。”怀王说这话的时候神色很是痛惜:“老臣那时也扼腕叹息过,却不想梅太师从老臣府上离开的第二日,就被徐玉嶂参了一本。”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