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和高文采告退,惊愕不已的常延龄也赶紧跟着高文采一起告退,他也是锦衣卫嘛。朱慈炅对他并不在意,他得以脱身。
常延龄这下对稚龄天子的权力有了直观的认识,一瞬间他十分认同魏国公关于天子妖帝的评论,原来皇帝真的已经大权在握了。
常家续封怀远侯才三代人,在南京的根基比较浅薄,除掉道爷归还的一万亩土地,甚至不如云南那边的收入。
常延龄的爷爷常胤绪,在周顺昌案中,没有协助东厂番子,导致东厂番子尽没,被当时如日中天的魏忠贤吓得告病,爵位提前传给了他。但常胤绪人还在,常家大事还是要他做主。
对于皇勋公司,常家拼尽全力恐怕也不如魏国公占股一毛,常胤绪对他的教导是,随大流,紧跟皇帝。
常延龄一度被这句话搞得很迷茫,怎么随大流嘛,勋贵明显有几分跟皇帝作对的意思,常家紧跟皇帝不就是勋贵中的异类,老爷子老糊涂了。
出宫之后,常延龄立即明白了紧跟皇帝的****,十七岁的少年侯爷和那帮老家伙不一样,不出意外,他和小皇帝的相处时间还长,他非常有希望竞争下在皇帝亲政后的勋贵顶梁柱。
五位监军太监并没有因为有人离开而感觉到庭院中降温,相反,他们更紧张了。
朱慈炅的平辽战区都没有派出宦官监军,身边的新六卫却一直保留,他们非常清楚这是什么原因。看起来是昭武卫失职,但新六卫很多时候都是一起的。
即便开始以为跟自己无关的卢九德和韩赞周都开始紧绷神经了,朱慈炅的沉默更像是重锤敲击,五个人都有些惶恐了。
从来最擅长揣摩皇帝心思的太监们,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