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很担心黄立极、刘一燝这帮人哪天突然挂了,后继无人。
科举制度是个非常好的人才选拔制度,但如今的大明科举一样被各种党争影响,有时候一科选出来的进士就没几个能用的。
比如刚刚结束这科,朱慈炅对新科状元刘若宰就各种不满意,对胡琏、万户侯、诸葛义这帮名字稀奇古怪的家伙更是看不起。在山海关接见的时候,他没有一个能看上眼的,一度吐槽来宗道选了些什么王八蛋出来。
不是舞弊,却比舞弊更致命,各级考官的政治倾向对举子影响太大了。
朱慈炅将自己潜邸的黄道周放到国子监,就有心重新启用国子监的选拔体系,结果黄道周对监生同样各种不满,捐监讲学早就破坏了国子监的教学体系,全是废物。
朱慈炅插手国子监的结果是把黄道周弄得人弃狗嫌,里外不是人,朱慈炅在天津收到他信说想辞官,让朱慈炅好一顿回信安慰。
朱慈炅对人才的重视是提到了相当高度的,他目前纠结的是后世学校体系还是王安石三舍法复古或者二者混合,他没有下定主意,一直只在自己笔记本上涂画。
朱慈炅也同时深知,他对大明的修修补补需要“同志”,很多的同志,单纯依靠皇权,朱慈炅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到。所以,他对人才的培养越早提上日程越好。
洪武大帝有淮泗集团,重启大帝也必须要有重启集团,而且他不以地域划分,而从理想聚集,他可以吸纳天下英才。
所谓的重启集团,到现在也只有半个,平辽总督范景文。他算是革新派,但身上依然有很重的士大夫味道。
朱慈炅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觉得他可以从头培养,就用东林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