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宇领着冶铁司的一帮老师傅,围着五雷神机,足足研究了小半个月。
油灯熏黑了工坊的墙壁,地上铺满了炭笔勾画的草稿,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锉磨声就没停过。
火药漏气问题,像块大石头压在一众匠人心头。
以这个年代的工艺,想做到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基本是不可能的。
即便做出来了,也无法达到量产的程度。
柴宇带着工匠们试了十几种法子,头发都愁白了,总算摸索出了个可行的方案。
他在枪管与弹巢贴合的地方,加装了一块由软铅制成的闭气环。
与此同时,他又参考了密闭炮膛里木马子的设计。
柴宇在五个弹巢的药室里,预装了五块小型的木马子,用以减小药室缝隙,压实铅弹和火药。
在弹巢和枪管的连接处,他则是瞄上了佛朗机炮的窍门。
佛朗机炮属于后装炮,由固定的母铳(主炮管)和可更换的子铳(预装火药与炮弹的部件)组成。
子铳外径与母铳的后膛内径采用精密公差配合,通常带有细微锥度,使得子铳装入母铳后能紧密贴合,形成初步密封,减少径向缝隙。
而柴宇也把这种带锥度的气密设计,换装到了转轮的弹巢和枪管上,并将其命名为锥巢套接法。
他把弹巢每个药室的出口都凿成内收的锥口,而枪管尾部则扩为喇叭形的口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