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眩晕。
夜风依旧吹拂着,带着汴河的潮气,也带着战争的阴云。赵不凝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但他别无选择,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他必须迎难而上。
他重新回到案前,拿起笔,开始批阅奏章。他知道,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这场风雨飘摇的战争中,为大宋赢得一线生机。烛火在他身后摇曳,映照着他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
范仲淹领旨出征的第三日,建宁城下起了入秋的第一场冷雨。赵不凝站在紫宸殿的丹陛上,望着连绵的雨丝打湿了殿前的梧桐叶,眉头紧锁。内侍递上的军报还带着墨香,却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
范仲淹的先头部队在瓦亭川遭遇西凉骑兵伏击,折损了三百余人。
“陛下,户部尚书包拯在殿外候着,说有要事启奏。”
张茂则轻声禀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看到皇帝手中的军报边角已经被捏得发皱,知道前线的失利让陛下更加忧心忡忡。
赵不凝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让他进来吧。”
包拯一身青色官袍,步履沉稳地走进殿内,雨水打湿了他的袍角,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挺拔的身姿。他刚一进殿,就跪地奏道:“陛下,臣有事启奏。如今西北战事已起,粮草消耗巨大,户部库存告急,恐难以为继啊。”
赵不凝闻言,心中一沉。他知道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若是粮草不足,前线的士兵们如何能安心作战?
“包爱卿,可有什么解决之法?”
赵不凝急切地问道。
包拯抬起头,目光坚定:“陛下,依臣之见,可向各地富商募集粮草,许以官职或赏赐,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可暂时削减宫中用度,节省开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