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的使团抵达时,洱海刚涨过春汛。李安宁公主站在船头,穿着件南诏样式的披毡,毡子上用金线绣着长安的朱雀。她身后跟着的使团成员里,有大乾朝的文官,有吐蕃的使者,还有几个混血的乐师,他们手里的乐器,既有汉地的琵琶,又有南诏的芦笙,还有吐蕃的扎念琴。
“妹妹可还记得长安的上元灯节?”
李安宁拉着玉螺的手,登上五华楼,“我带了些新做的灯笼,上面画着南诏的‘风花雪月’。”
灯笼被点亮时,玉螺看见其中一盏上,画的是她和李安宁在大明宫的初见,画师竟把她的南诏服饰和李安宁的乾式宫装画得浑然一体。
使团带来的礼物里,有架巨大的编钟。钟架上雕刻的纹饰,融合了唐的龙、南诏的虎、吐蕃的狮。“这是三省工匠合做的,”
乾朝使者指着编钟,“敲起来,三个调子能合在一处。”
当第一声钟响穿过羊苴咩城,玉螺看见街上的百姓,无论乾朝人、南诏人还是吐蕃人,都同时抬头望向天空。
异牟寻王在太和殿设宴。席间,李安宁献上的舞姬,跳的是改编过的《秦王破阵乐》,舞步里既有唐人的刚劲,又有南诏的柔美,还有吐蕃的豪放。段宗榜看得兴起,竟拔剑起舞,他的剑法里,有吐蕃的劈砍,有南诏的刺杀,还有唐人的格挡。
宴后,玉螺带李安宁去看
“和融坊”
的锦缎。那块巨大的锦缎已近完工,在月光下泛着五彩的光泽。“我打算在中间再加些图案。”
玉螺指着留白处,“就画我们三人
——
你、我、吐蕃公主,在苍山脚下种棵菩提树。”
李安宁忽然从袖中取出半面铜镜,与玉螺的那半合在一起。完整的镜面上,朱雀门与三塔的倒影重叠,月光穿过镜面,在锦缎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明年,我想请南诏的织工去长安,”
李安宁轻声说,“让他们教长安的姑娘织点苍山锦。”
玉螺望着窗外的洱海,水面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