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套体系之下,昨天的我,今天的我,跟明天的我,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我?
\n
彼得·舒尔茨直接把这个问题问出了声。
\n
是的,如果没有时间把这个世界串连起来,空间被分成一个个的子空间,就好像一个个的格子,就会出现这种很有意思的悖论。不同时间的我,都是一个全新的我,每一个我都是永恒的存在。
\n
在微观层面,众所周知,许多粒子存在的时间是极短的。短到都无法用一刹那来形容,便湮灭了。但如果这套理论是对的,所有粒子从在该理论意义下,都是永恒存在的。
\n
还有因果关系。
\n
如果没有时间维度,那么这些不同子空间之间因果关系的传递机制又该如何解释?
\n
是的,在乔泽推导这些公式的时候,两人想了很多。爱德华·威腾甚至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哲学上的同一性条件,来为q理论找理论依据。
\n
比如可以用自我认同和经验连续性作为判断标准。这种情况下在不同子空间中对自己有一致的认知和体验,那么可以认为这些子空间中的我都是同一个我。
\n
但乔泽显然并不需要爱德华·威腾的帮助,笔没有停,嘴巴直接解释道:“这并不是悖论。比如我们完全可以用量子态的一致性来解释。
\n
如果你在每个子空间中的量子态是相互关联且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律,那么可以认为这些不同子空间中的你是同一个量子态的不同表象,当然也就是同一个你。
\n
而且我并没有说空间是离散的,空间的连续性并不一定需要时间来串联。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保持其一致性。但在这种结构下,我们的许多运算要简化很多。
\n
唯一比较麻烦的其实是,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速度。选择合适的空间参数来替代时间,描述运动。比如空间变化率,这就需要把所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