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愁国家不治?倒也不知徐太师在其中之惑到底为何?”
徐杰沉默了片刻,忽然说道:“如今晚辈忽然觉得此番道理,实在大谬也!”
老拓跋王闻言一惊,问道:“何谬之有?”
徐杰面色微沉,答道:“以道德解政治,便是大谬。何以治国?道德以治国?更是大谬。道德教化万民,是以人心安定、社会安定之道。但道德非政治之道。君子可为表率,但是君子不可治国。为何?因为政治,不论对内还是对外,皆是尔虞我诈之争。君王若想为民谋利益,为国谋利益,必然要在这尔虞我诈之中脱颖而出,才有为国为民谋利益的能力。利益本就代表了争夺。所以君王必然不能以道德高低论长短,而是要以能力论长短。晚辈有两个词,一为务实,二为手段!能务实,有手段,才是好君王。”
老拓跋王听得愣了片刻,有些激动问道:“太师之意,莫不是说君王可以无德?君王只要有能力有手段,便可无德?”
徐杰点点头、却又摇摇头:“晚辈是说,君王者,有德无德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有手段有能力,道德并非其中标准。如此才能保得国家之利,保得百姓之利。争夺之事,大多数时候本就与道德背道而驰之事。以道德来衡量政治,本就是最愚蠢的事情。以道德来选君王,便是蠢上加蠢。”
老拓跋王忽然更加激动起来,答得一句:“胡说八道,大公无私不是德吗?若是君王都不能大公无私,何以治国?”
徐杰笑了笑,答道:“都已是君王了,还有什么私利?钱财多寡?美色多寡?或者说君王之私,难道不就是让自己统治安稳?要想统治得安稳,岂不就是要让社会安稳,让百姓安稳?君王之私,不就是大公无私?”
老拓跋王听到这里,面色一变,又问:“你的意思是君王就可以不顾道德,就可以不择手段?”
徐杰认认真真点点头:“极是。君王只要有大见识、大格局。要做的事情,不顾道德也好,不择手段也罢,只要能做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