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其实破敌之策很多,函谷关看似天险,不能轻易攻破,那是因为人心不齐,不能互相牺牲所致,假使六国一心,函谷关未必不能跨过,前秦未必不能族灭。”乐毅无不遗憾的说到。
“世间万事,莫不以万众一心最难。昔年晋国实力最强,却无意于诛灭强秦;魏国亦曾举全国之力,和强秦一争高下,甚至处于不败;而如今想要对付秦国,绝非是一个国家可以对抗的了。”庞葱说到,“所以,当年吴广在魏国,力图以三晋之力对抗秦国是非常明智的,即使到现在,亦有足以为我所鉴。”
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庞葱还是乐毅,其战略眼光还是太低了。或者说,就像是乐毅还在惦念着路过洛邑,要不要去拜见周天子一样,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抗秦,然而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人,都已经看到了另外四个字:兼并天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无论是秦王驷,还是魏王嗣,甚至其他的几个国家的大王,除了赵雍之外,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扩大自己的地盘,从而满足自己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这个需要面对的是土地就是这么多,却有七个国家这种现实存在,你想扩张就要占领我的地盘,我地盘小了肯定不能满足我的国家发展要求,这就必须靠战争来解决。从这个现实意义来说的话,战国时期的战争事实上是各国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土地紧张之间的矛盾产物。试想如果这个时候可以横渡大洋,恐怕齐国、吴国这样的国家真的会远渡重洋,不在中原地区这一亩三分地和别人打仗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战国时期的战争是以吞并他国土地为目的的兼并战争,至于所谓历代秦王皆有统一天下这种荒谬的话着实带有英雄主义的色彩,历史注定是人民的历史,而非某个人的历史。
就像赵雍在见到鹖冠子的时候就说过了,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催化秦国的发展,让秦国不得不走上兼并战争的道路,因为你为了赏赐自己的将士以土地,就必须不断去兼并其他国家的土地才有的分。春秋时期,因为周天子的权威,大家都不敢互相兼并,偶有一两场战斗,交战双方也是讲足了规矩,也有种种制约。而战国时期,自从郑军一箭射中周天子的时候,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及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