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和赵国结盟意味着什么?
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从南北遏制住了前进的道路,秦国只要出了秦川,就会受到赵国和楚国来自南北的夹击,进退不得;对于齐国来说,赵国不但国力日强,一旦齐国和赵国开战,楚国就有可能出兵占领莒县等地,将自己的国土扩展到淮河地区,缩小和齐国的战略缓冲区。而对于韩魏来说呢,韩国有赵国的担保,可以不用担心楚国的咄咄逼人了,而魏国就要担心,自己面临来自两面的威胁了。
所以这一场婚礼,在外人看来,是赵国谋定后动的结果。但是屈原清楚,这里未必没有楚王迎好符合的想法。楚国看似强大的下面,既有秦国的威胁,也有自身贵族阻碍变法的内因。否则以楚人之骄傲,断然不会向赵国这样曾经的诸侯结盟的。说到底,两国结盟,各取所需罢了。
本来王女出嫁这种事情,是不该自己出面的。这一次,他是以楚国左徒的身份前来,商量两国结盟之事。他甫一到了邯郸,就带给他不小的震撼。
条形巨石铺就的道路,完善的排水系统,功能不同的工商分区,日趋稠密的人口数量。他曾经去过齐国临淄,临淄的氛围在诸多诸侯中是最宽容的,这大致是得益于稷下学宫的影响,和齐威王对于学宫的关心,一些学宫的夫子,甚至在朝为官,可以直面齐王,这在其他诸侯中是不多见了。
但是邯郸的弃智学宫又和别处不同,不但因为这里的氛围更加开放,因为不止一次能够看到赵雍被孟老夫子指桑骂槐,更是因为这里才学优秀之人,甚至可以在赵国为官。和稷下学宫不同,这里的优秀人才,不只是那些夫子们,还有优秀的学生,只要夫子们联名向赵雍推荐,就可能获得在赵国为官的机会。虽然机会很渺小,官职也不大,大多是充任郡县之内的僚属,却也给了这些人希望。邯郸的这种氛围,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诸侯国该有的风气,绝不是其他诸侯国可以媲美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赵国如今的强大,绝不是徒有虚名。
按仪制,婚礼是不允许有奏乐的,也不允许庆贺,但是该有的步骤还是要执行的。赵雍这次结婚,论排场,是比不过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