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九鼎迁了亳,盘庚迁殷后,被迁到了殷之重屋。周武王伐纣之后,曾向群臣展示九鼎,将其置于洛邑之明堂,安放至今。九鼎,也就成了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
按规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所以像燕国这样的诸侯的明堂之中,都有七鼎。每到祭祀之日,先祭七鼎,再祭祖先。鼎对于诸侯或者天子来说,代表的都是这个政权的存在性和合法性,对于一个诸侯是非常重要的。
齐军明火执仗,气势汹汹的奔向明堂,姬平就是再傻也知道齐军想干什么:他们要将燕国的九鼎掳走送到齐国去!如果真的这样,那自己继承这个燕王还有什么意义?
燕国的明堂和其他诸侯的明堂,除了建筑风格不同之外,其布置也没有差别。花了没多久,士卒就找对了地方。带队的士卒也不客气,“砰”的一声踹开了大殿之门,就看见多日未曾有人打理的明堂,好像断了好久的香火,供奉的东西不知所踪,礼器东倒西歪,灰尘布满了几案。被风吹起的时候,整个大殿的灰尘都飞扬了起来。照亮了最里面供奉着的燕国历代先祖灵位,还有灵位旁边,多日未曾有人擦拭的七鼎。
诸侯七鼎仿造九鼎所制,上面雕刻着燕国的地理山川,和奇珍异兽。这些奇珍异兽大都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到了现在都未曾亲见。每一个鼎内都刻有铭文,而鼎的外壁上,夔纹环绕着一个大大的燕字。
齐军立刻判断出这就是燕国的七鼎,也不想着先对在这个大殿里已经呆了将近八百年的燕国祖先行礼,带头的士卒对身后挥了挥手,急切的喊着:“快搬!快搬!”身后的齐国士兵七八个人一组,就要去搬那些大鼎。说起来,这些大鼎虽然比不上周王室的九鼎,但是一个个的重量也不轻。七八个人竟然只挪动了分毫,没办法,只能十几个人一起往外搬。
“住手!放下!”姬平看着正欲搬动这些大鼎的齐国士兵,怒发冲冠。这些齐国人果然打的这个主意,若是没有自己发现,恐怕这些鼎就会被搬到齐国去了。“这里是燕国明堂,谁敢动燕国大鼎,孤让他血溅五步!”
带队的队长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