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案上,作为对官吏行为的参考。
与此同时,赵雍之前很久就已经下令,所有上计人员汇报内容必须以数据作为参照,不得夸夸其谈,文过饰非。但凡发现此例,就地免职,绝不姑息。以至于所有人员,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然,这些郡守们虽然和六职六寺爵位上差不多,但是如今是被考核者,心里就发怵的很。
为什么让赵章参加上计,赵雍自然是心里有数。
随着他在这个时代待的越久,他就越能体会到,变法革新这个事情,最关键的是制度问题,只要这个问题打开了局面,其他的改革就进行的快了很多。
以赵国为例,赵国改革的破局点是军事,这是因为战国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军事实力,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才能攘外安内,继续存在于这个乱世。
其二就是农业水平。赵国先是通过发现厘清赵国的土地种类,然后进行授田,鼓励开垦新的土地、山泽和荒地,减缓因土地集中造成的矛盾,吸引人口。紧接着通过屯田,解决粮食产量问题。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利用法律将所有的这些条陈进行固定。这就是肥义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了。赵雍只知道用法律进行统治是正确的,却不知道为什么正确。其实所谓法令,可以看作官府和百姓之间的一种契约,规定百姓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禁止的。而百姓通过遵守契约,获得自己的利益并得到保护。同时,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证这些契约能够顺利执行下去。只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他们才会对违反契约的人进行讨伐和反抗。通过这种方式,统治者培养新的既得利益者,并保护他们成长,成为对抗旧势力的新力军。也正因为如此,谁颁布这些法律条文,百姓就会成为谁的拥趸。这才是为什么,所有变法无不是受到旧势力反对的根本所在。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赵雍才让赵章小小年纪就参加这样的集会。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从根本上领会赵国的变法进程。这样才不会出现所谓人亡政息的局面。譬如商鞅死后,为什么惠文王不废除新法而执行旧律呢?是因为处在那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变法带给秦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