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带领下,代郡骑兵以战代练,通过和匈奴作战,加强代郡骑兵的作战能力,使得代郡骑兵的作战能力迅速提升。
有了匈奴这个好好先生,就是再笨的骑兵也进步很快。所以,代郡骑兵虽然还是无法和装备精良的百金营这支赵王嫡系骑兵相媲美,却也远胜其他国家的骑兵部队。不过数年时间,就将匈奴彻底赶出了被占领的燕国土地,将赵国的代郡向东拓地何止百里,留给燕国的土地,只剩下濒海的一部分平原。
燕国见赵国触手伸的这么长,自然是日夜惊惧,其威胁远比南部的齐国还要大,但是苦于自己还零星的需要赵国的帮助,而且前来辅弼燕王的贤臣名士虽多,却苦无能够安邦定国的大将之才,只能勉强靠着之前的班底和齐国支持的姬平继续对峙,而无法彻底消灭其势力。燕王几次三番请求赵国发兵彻底赶走齐国人,赵雍都没有答应。
原因倒不难猜,无论是齐国,还是赵国,都不希望自己的东北再出现一个强大的燕国,如今燕国南北分裂,是符合两国利益的绝妙平衡,所以无论是谁,都不愿意打破这种平衡,反而乐于见到这种局势。
无论是赵雍还是齐王都清楚,谁要是想打破这种平衡,那就是齐国和赵国兵戎相见的那一刻。齐国如今经过燕国大战、秦齐大战,元气有些大伤,正在蛰伏之中,赵国在尽力趁着秦楚战后的宁静,凝聚实力,巩固自己的河东的利益和三国之中的地位,所以,如今的燕国局势,是两国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既然两三年之内,东北暂且无大战发生,反而河东和中原成了赵国的重要目标,那么李拙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都尉府。
李拙看着前来传令的邯郸特使已经走远,也慢慢的站起身,翻开手中的帛书,上面写着命他择日返回邯郸的命令,还加盖着白虎堂和国尉寺的双重印鉴,写着白虎堂诸人和国尉尉僚的签名,这就做不得伪了。不过,看到命令是一种,心里的想法,却又是一种。
慢慢回到后院,长子正在那里连着棍棒,这算是最基础的锻炼的,小家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