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正盛的白起,显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即便赵国国内,能够和白起一战的将领,恐怕也尚未出现吧。
“如此一来,早就准备的计划,恐怕要先行搁置了。”乐毅说到,“秦国没有韩国的掣肘,武遂也在其掌握之中,贸然出击,似乎会被反噬。”
“不错,那就先停一下,看看形势再说。”赵雍干脆的说到,“还有韩国那边,似乎也应该安抚一下,寡人担心,咱们的这位盟友,说不定会倒向秦国。”
“不仅仅是韩国,还有魏国。”乐毅接过话头,“之前就和秦国不清不楚,如今秦军大胜,魏国自顾不暇之下,难免会再一次向秦国投诚,大王需安排得力助手,游说魏王和韩王,力保两人的稳定,方能图谋后计。”
赵雍点点头。
“另外,野王那边,还需要告知赵奢。要谨慎行事,小心施为。”乐毅说到,“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可和韩国为敌。”
赵雍点点头,这也是应有之意。只不过此时此刻,心里却是万分的无力感,果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想借着这样一场战争,转移一下赵国国内因为改革日益凸显的矛盾,看来要另外想办法了。
是的,无论这场改革的发起者是谁,哪怕是赵雍这个赵国国君所主导的变革,也在十年之后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赵雍带来了很多麻烦,也让赵国国内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如今赵雍在国内,无论是声望还是势力都已经达到了高峰,也弹压不住这股反对的浪潮。
赵雍毕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或者说,他正在向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转变。他首先将自己定义成了一个身负历史重任的穿越者,随后才认为自己是赵国的君主。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恰恰相反,他必须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君主,再将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一个穿越者。君主的利益不等于就是国家的利益,至少在这个时代不是如此,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利益的再分配,总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这也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一个成熟的君主,要先满足自己的统治,再去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