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帝乙三子中,闻太师最欣赏年纪最小的寿王,不为其他,正因为相比起文弱的微子启和微子衍,寿王天生神力,儿时就与闻仲习武,刚刚束发就能托梁换柱,勇武非常。
换而言之,闻仲是此世寿王半个老师,此刻见了对方神情,与七年前别无二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微微放下。
闻仲却不知,顾承的终结之道虽然被针对得厉害,但混元境界未失,稍作推演,就将这座府邸发生的一切了然于心。
甚至取代寿王的原因,顾承都已有了数。
对他而言,能穿越到夏朝是最好的,那时距离大禹治水的时间段最近,王室是大禹的直系后人,也能更效率的运用九鼎。
至于商朝,商汤原本是夏朝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后来国力强盛,十一征而无敌于四方,与夏桀大战于鸣条,灭之,经过三千诸侯大会,登基为帝。
商朝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崛起到辉煌,再到盛极而衰,如今正是最后的阶段,国内乱相已现,四大诸侯势力庞大,东夷犬戎等宿敌侵扰边境,可谓内外交困。
后世总将纣王的亡国,归结于纣王率兵出征,国内兵力空虚,被西岐所趁,实际上那正是矛盾爆发的体现,就好比汉末的十常侍之乱,没有十常侍杀何进,还会有别的事件。
成汤六百年江山,即将走到末路,顾承又取代了原本的亡国之君,这并非不解之缘,而是天地针对的体现。
以他的人皇之位,即便取代,也该是顺风顺水,什么条件都送上的武王姬发,现在却成了纣王,正是不同命运轨迹碰撞的排斥。
这倒是一个新奇的发现。
按照顾承原本的想法,诸天大劫,即将被毁灭,即便是另一条命运轨迹,也该期盼他能改变未来,怎料为了保证原本历史的惯性,却是希望他失败。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