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好吃,却难洗的很,就是知道大家喜欢,古小渔一日也不打算准备多少,他又没有三头六臂,实在是精力有限。
古小渔招呼客人切肉捡菜,赵婶子负责收钱包油纸,一时间两人竟也默契的很。
那些个哥么嫂子得知赵婶子是古小渔的婆母,一时间不知道是羡慕两人的关系,还是夸赞两人的和睦。
家里因着鸡毛蒜皮小事斗嘴的婆母夫郎不少,当然也有好的,但是夫郎出来开铺子,婆母跟着帮忙的还真是少见。
一打听,得知镇上那边的苏记面摊也是赵家的夫郎,众人更是夸赞不已,都道赵婶子有福气,两个夫郎,一个和顺,一个大方,都是打着灯笼难找的。
众人恭维,赵婶子自然也顺着将两个哥儿夸了一番,心里再没有这样高兴的时候。
今日东西多,卖的也晚些,等到关铺子的时候,已过了晌午。
古小渔下午还要开铺子,便没回村里,跟着赵婶子在院子里随便炒两个菜吃了,古小渔让赵婶子回家歇息,自己就在院子里靠会儿。
赵婶子被古小渔劝了一番,想着老头子还在家里,便嘱咐了古小渔一番回去了。
古小渔将院子随意收拾了下,累了一上午也有些累了,便歪在小床上眯了会儿。
要不说做吃食累呢,就是古小渔这样的精力也熬不住。
午后人要少些,古小渔申时便将卤煮卖完了,清点完银钱,将桌椅用皂荚水擦了,又将后院洒扫了,古小渔把铺子锁了出门了。
古小渔先将特地留下的卤肉送去了赵家,另一包是给古老爹他们的,回去的路上遇见了个挑鱼卖的小贩,古小渔便停下又买了两条鲫鱼。
鲫鱼炖汤最好,这几日无论赵锦还是古老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