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和地方豪族闹的矛盾不可调和,被弹劾到照拂他的同乡也纷纷写书信劝他行事不要过于偏激,最后他还是难免心灰意冷,一怒之下辞官不干了,蹉跎了两年后,开始教书。
他的学问是很扎实的,年轻时为了和人辩论,饱读诗书,了解过各家学派,连算学都算精通。
教书后,他的名声才慢慢好了,即便在读书人云集的海康,也闯出了一番名气来,他本人是想进四海书院的,奈何四海书院主张正统仁政,还是大虞最正统的官学之一,交流可以,并不接纳他入院。
听说赵郁川在宝峰县新开了一个青竹书院,他没考虑多久,就说服家人一个人背着包袱找张叔阳来宝峰了。
那二十两银子还是他和他夫人、儿子、儿媳精打细算了笔账,算上存款,保障家人在海康不拮据的生活,相对还比较舒服安逸的情况下,他每个月最少赚多少钱。
他们算出来是二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