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内,三位老臣那素来平稳的呼吸声,似乎都在这一刻停止了。
杨士奇忽然心生一种荒诞之感,自己穷尽毕生权谋,小心翼翼地终于给这头幼虎套上缰绳。
到头来却发现,缰绳的另一头,自始至终都攥在那只稚嫩的小手里。
这位少年天子,用一个看似公私分明的提议,直接把他所有用以束缚的规制,全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从明面上看,内阁似乎依旧掌控着所有官方议题的设置权和最终解释权,保全了祖制和脸面。
可暗地里,皇帝却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完全独立、不受任何监管的信息和政策研究渠道!
那些最敏感、最核心的改革议题:清丈田亩、整饬军备、开海之利等等,全都可以被包装成皇帝的私问,在集贤馆内进行反复的推演和研究。
等到时机成熟,一份份数据详实,逻辑严密,无懈可击的备问提录摆在御案之上。
小皇帝再将其中的成熟构想,转化为一道公议的题目,堂堂正正地交由内阁讨论。
届时,面对皇帝早已了然于胸的详实数据和周密方案。
他们这些被蒙在鼓里的阁老们,还如何反驳?还如何节制?
小皇帝刚才痛快的答应哪里还是妥协和退让?
这分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但话已至此,若强行反对,便是自我坐实了权臣欺君,蒙蔽圣听的罪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