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种植园,驱使着无数的土人终日劳作,不仅为本土提供海量的粮食和各种农业原料,还大规模的出口至海外市场,赚取巨额的“外汇收入”。
本土及周边海外领地,通过各种机械和役使大量土人苦力,修建了无数巨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和集水工程;汉洲本土及东州(今新西兰)广阔的牧场,放养了数千万头(只)的牛羊,不仅为蓬勃发展的呢绒业提供了充足的羊毛,还为两千多万国民源源不断地供应廉价而优质的肉制品和奶产品;田间广泛应用施肥机,采用处理粘土的新方法,以及更多地使用矿物质肥料(诸多鸟粪岛上的磷酸钾矿等),有效提升了耕地的肥力;农业生产过程中大规模地采用蒸汽机以及其他各种新式工作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海外领地的种植园经济,本土建立的广泛农业生产合作社,也使得农业耕作更加集约化和规模化,也为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十多年前,齐国尚且对进口的谷物征收一定的关税,而且对进口的羊毛、木材、生丝、面纱、蔗糖、茶叶、高档瓷器、铜、锡及其它五十多种商品征收10%-40%的高关税,并且严厉禁止任何机器、图样的出口。
但是随着二十多年前齐国“工业革命”的初步完成,齐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保护关税政策对齐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不仅没有积极的作用,反而成为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障碍,它阻碍了齐国以廉价的工业品打入世界各国的市场、发挥“世界工厂“的作用。
随即,齐国开始全力推进全球自由贸易政策,不仅废除了国内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还强迫大量与之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也实施无任何限制的贸易政策。数十年前爆发的第一次齐印战争、孟加拉战争、齐日战争、缅甸战争,以及五年前发生的齐秦夷洲(今台湾岛)危机,无不是齐国为了打破地方贸易保护主义,而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体现。
在1675年-1700年,齐国一共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