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出现的时间也大同小异,很少会发生大旱。农民每年遵循季节规律耕地、播种,作物在雨水的灌溉下生长、成熟。
而汉洲大部分地区的降雨根本无法琢磨,十年里的降雨量都变幻莫测,而每十年间的变化更大,这对汉洲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唯一降水稳定的地区,只有位于汉洲西南地区的坤州省—以《国语·周语下》所注,西南曰‘坤’而命名的行省。该地区每年降水丰沛,平均而有规律,小麦几乎年年丰收。近几十年来,已成为仅次于开化总督区(今爪哇岛)最大的粮食产区。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齐国只能不停地大搞农田水利设施,迄今为止,已经在汉洲各地修筑了约两百八十多座水库,至于堰塘、储水坝更是不计其数,遍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镇、村屯和牧场之中。
而为了解决土地贫瘠、肥力不高的问题,齐国不遗余力地从南太平洋上诸多鸟粪岛上一船又一船地运来大量磷酸钾矿,用于改善地力,有力地支撑起本土的农业发展规模。
就在各类农作物即将开播的春天到来之际,大齐泰平皇帝齐士纬在内阁总理郑振寰等诸多官员的陪同下,正在视察遭到严重旱情的罗田县。
自今年二月以来,广水府遭遇严重的旱情,数月滴雨未下,流经罗田县的广水河(今澳洲巴朗河)也在四月间出现断流。
虽然利用附近的水库和众多堰塘,勉强撑过了五月的秋收,但产量不到往年的七成,农民收入锐减。
“你们内阁对受灾府县的众多农民准备如何救助和扶持?”泰平帝站在一处高岗上,看着田地里的无数的农人提着水桶,正在给刚刚载下的作物灌水补墒,不由微微一叹,轻声问道。
“陛下,内阁已着令户部已向广水府拨款四十万元。”内阁总理郑振寰身体微微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