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加半岛)、凛州极地(今阿拉斯加)外,剩下的则在横关与长州藩交接地区临时寄居,并搭建了星罗棋布的木屋和窝棚,逐渐形成一处特殊的聚居区,被称为扶桑城。
“这里差不多聚集了四万多的日本难民,暂时编为八十多个屯殖队,主要管理人员皆从难民中选出,实施简单的自治。这几十年来,政府组织他们陆续在周边谷地和山坡开垦了五六万亩耕地,以应难民所需。当然,这点土地产出,肯定无法养活如此多的难民。为此,我横关总督区不得不从朝鲜和云州弄来大量粮食,给予他们一些食物补贴,使其得以乞活。”
李延良与横关总督樊昌臣站在一处山岭上,俯瞰远处的那座扶桑城,密密麻麻的窝棚和简陋木板房,杂乱无序地排布在整個山谷之中。
此时,正值午后时分,可能大部分难民正在政府人员的组织下于野外田地中劳作,或者被带往某处工地建房、修路,使得整个扶桑城显得比较安静。
一些老人靠坐在破败的房屋前,似乎非常享受煦暖阳光的照射,从而感受生命的存在,对不断嗡嗡袭扰的苍蝇,也丝毫不在意。
一群又一群的日本孩童,赤着脚,身上只着片缕衣裳,或者直接光着身子,在一片片密如织网的居民区里追逐嬉戏。
很明显,这些人并不在横关殖民政府的籍册之内,属于完全被忽略的一群人。地方政府之所以未曾将其驱逐,而是这般好死不活地圈养着,多半也是为了增加地方低端劳力,同时也能应付移民部和海外领地的人口需求。
至于是否要为他们改善一下生活环境,恐怕根本不在殖民政府的计划之内。
对于他们而言,花这笔钱是非常不值当的,还不如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横关主城的建设,或者积极改善一番道路和码头也好。
要不然,也可以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