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间,只来得及收拾部分细软,采买了一些日常物资,便雇佣了一艘机帆船,带着数十位亲近之人,黯然地离开了长安。
考虑到陈州偏远,物资匮乏,以后的生活必然是极为艰难的。于是,陈王在离开前,命王府属官在本土继续采买各类物资和机械设备发往陈州外,还要多多招募学者、工匠、武装护卫,作为陈州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从汉洲本土前往陈州,正常的航线有两条。
其一,是从汉洲东南出发,一路向东,经东州(今新西兰),驶往美洲南端,穿过遂宁海峡(即麦哲伦海峡),进入大西洋,然后沿着南美东海岸向北行驶,越过加勒比海,最后直驱陈州。
另外一条航线,则是从汉洲西南出发,跨过印度洋,抵达黔州(今南非),小心驶过波涛汹涌的好望角后,贴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北,至几内亚湾,再借着南赤道暖流,穿过大西洋,进抵巴西,最后转向北方,经加勒比海,驶往陈州。
两条航线,距离相近,即使乘坐机帆船,最少也要耗时五个月,绝对是离汉洲本土最远的海外领地,没有之一。
为了以后更好的与本土沟通往来,陈王府前后两批输往陈州的人员和物资,分别走了两条航线,以确定最佳路线。
总的说来,东线相较而言,稍显优势,尽管太平洋航线较长,但从东州到遂宁海峡,直至庆国,皆为齐国势力范围之内,可以获得充分的食水补给和安全保障。更难得的是,船上还能附带大量本土工业制成品,可以兜售给庆国和葡属巴西,然后再从上述两国采购较为便宜的粮食、牲畜,以及蔗糖等物资,带往陈州领地。
这么算下来,可以分担大部分前往陈州的运输成本。
嗯,听说陈州除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好像没啥值钱的玩意,为长远计,陈王府自然需要精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