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因为在很多早期的古代航海与地理记载中,已经有了对淡马锡岛的描绘。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良的港口环境,让一千多年前的早期航海家就对那里印象深刻。
大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海上丝绸之路被逐步开发出来。来自地中海世界的希腊罗马商人或是从波斯湾与印度海岸赶来的亚洲商人,都会经过淡马锡岛,去往位于安南南部的港口。安南的沿海在当时属于汉王朝控制下的边远郡地,也是王朝吸纳海上贸易财富的重要基地。一些从岭南和安南本土出发的船只,也会直抵淡马锡岛,同西方来的各类商人贸易。
不过,由于那时的航海技术限制,船只都需要在相对平和的水域下锚。所以,淡马锡岛北部的柔佛海峡,就成为了过往商船最理想的停泊之地。岛上早期的居民定居点与贸易口岸,也集中于北部,靠近马来半岛的地方。
淡马锡岛的风光一直持续到了15世纪初,一系列地区内的政治格局变动,让它步入了黑暗的衰退期。
作为新一代的南洋霸主,齐国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此前的葡萄牙与荷兰,尤其是在战略布局方面,更是甩他们几条街。
在第二次汉荷兰战争期间,齐国人就注意到淡马锡岛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曾在这里偷偷部署了一支精悍的海军分舰队,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东西航线截成两段,更是差点阻断了荷兰人往返欧洲的海上通道。
战后未几年,齐国便从柔佛素丹手里获得了淡马锡岛的经营开发权,靠近外海的地方被建起了一座功能设施齐全的港口城市。
为了与荷兰人竞争,齐国人还特意将淡马锡岛设置为对所有船只开放的自由港,让途径马六甲海峡的众多商船选择停泊在淡马锡岛,以避开荷属马六甲当局的繁重税收。
后来,随着淡马锡岛的商业日益繁盛,往来经停的船只数不胜数,齐国人发现这里确是可以赚大钱,无尽的财富在这里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