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需要被铺设的线缆被提前绕进一艘船的内舱,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由数艘物资保障船陪伴,施工船在岸上众多官员、学者和百姓的欢呼声中,驶向了大海。
在施工船的铺设过程中,数名电磁学专家在船舱中与岸上的同伴不断进行实验交换着讯号,虽然海岸早已看不见,但讯号依然很清晰。
施工船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线缆不停地从船下进入海底,一天一夜过去了,四十多公里的电缆已经铺设完成,信号依旧清晰而稳定。
但是,到了第二天夜里,意外的事故发生了。电缆不知何故,突然从绞盘上滑落,并且无法找到电缆从何处断掉的,更不可能从深海中将电缆拉起来重新接上。
于是,施工船和伴行的物资保障船只好灰头灰脸地返回建业港,让翘首以待的观众失望不已。
这次失败,损失了六十多公里电缆,约三万元的实验成本。
不过,虽然第一次海底电缆铺设未能成功,但也有很多收获,最起码证明了电缆在海底环境下的通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随后的几个月,参与实验的学者和专家们对船上的放缆机进行了大幅改善和优化,以避免线缆在输出时再次出现断裂状况。
当年九月,建业至小门岛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并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信息传输也保持了既有的清晰和稳定。
泰平二十四年(1728年),齐国开始铺设距离更长的海底电缆,这次实验的目标选定为南都(今墨尔本)和南屿郡(今塔斯马尼亚岛),铺设距离为二百七十多公里,而且还是在风高浪急的南屿海峡(今巴斯海峡)之中。
此次海底电缆的铺设工作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