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得到空前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千百倍于往昔。
从乾武八年(1650年)到泰平十六年(1720年),齐国工人每个工作日的生产率平均提高了约三十倍。
此前,制针工场里,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可以生产四千余枚扣针,工业革命后,利用专业的机器,一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高达五十万枚扣针。纺织品行业中,在新的织机未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棉花消费量从2.8亿公斤增加到13亿公斤,几乎消耗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棉花。
工厂制度下的机器大生产,使得社会商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在增强了齐国对外竞争力的同时,也惠及了整个社会阶层。
例如,乾武十年(1653年),一公斤棉纱价格为八角五分钱,到了永隆元年则只有八分钱。
大规模机器工业,辅以流水线生产,这就使得齐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据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得以让他们排挤其他国家的商品,扩大了自己的销售。
这也是齐国大力推行自由贸易的底气和实力所在!
倘若有外国人第一次来齐国,尤其是进入汉洲本土时,几乎无不为市场上廉价的商品而惊诧和错愕,随之而来的便是想疯狂去“扫货”,将所有能看到的商品统统打包带回自己的国家。
这哪里是在花钱?
这绝对是在省钱!
来自普鲁士王国的弗里德里希王子在游历汉洲大陆前,曾以王国的名义,向齐国皇帝求贷了一笔两万元的借款,准备在自己的行程中,除了支付沿途花费,还能购买一些土特产,带回普鲁士,敬献给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然而,他才刚刚抵达临淄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