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钢铁及相关制品超过十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质量上乘的炭钢和锻铁,用于军工、造船、机械制造、铁路和建桥等诸多重要的国计民生行业。
胡恩燮想要办铁厂,就必须先要从工部那里获得相应的特许状,为此,他已通过邓家对诸多事务衙门和官员进行打点。
但两年多时间下来,走了十几个衙门,拜访了数十位大小官员,前前后后也花了两万多银元,却始终没有获得铁厂经营特许权,这让胡恩燮很是烦恼。
为他提供技术和管理咨询的几名齐国顾问都说,徐州有煤,还有铁,是最合适建设煤铁联合体的所在,要是再多花些心思,还能就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兴办一系列煤化工产业,可以将煤炭和铁矿资源进行更为充分的利用。
而且,徐州地处华北平原和江淮平原的交汇处,南接江南,北通山东,与山东、安徽、河南三省接壤。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也是两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是徐浦铁路和徐洛铁路交汇的枢纽,距离海州(今连云港)也仅两百余公里,交通极为便利。若是能建成系列煤铁复合体之类的重型工业,那绝对能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可是,拖沓推诿的朝廷,极尽敷衍的办事衙门,没完没了地勒索和讹诈,却使得胡恩燮宏伟蓝图迟迟无法实现,图奈若何!
这个时候,胡恩燮就无比羡慕齐国的营商环境,据说,人家的商人只要依法纳税,并承担政府所赋予的各项社会义务后,就能一门心思地经营自己的商社或者工厂。甚至,在遇到特定的经营问题时,还能向政府求助,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政策优惠或者金融支持,从而平稳地度过难关。
娘老子的,要不是家大业大,几十上百口子都在徐州扎根生存,关系千藤百绕,又是故土难离,乡音难舍,说不定就带着所有身家移民到齐国去了,怎么着也比在大秦好过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