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召的士兵慢慢朝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方向汇聚,并抓紧时间进行新兵整训和物资补充,等待春季到来,再向奥斯曼和克里米亚汗国发起雷霆一击。
奥斯曼人通过小规模的部队渗透和武装侦查,也逐步探明俄军的基本兵力规模和军事部署。
据悉,俄军高层制定了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战争方略,即先以优势兵力南下击败奥斯曼及其附属克里米亚汗国,还有伏尔加河流域的阿斯特拉罕汗国,然后再回头应对瑞典王国的军事威胁。
待逐步解决了西部欧洲地区的几个敌人后,俄军再调兵前往遥远的西伯利亚地区,收拾东边的鞑靼人。
截止到12月底,俄军已经在第聂伯河地区和顿河地区囤积了超过十二万人的兵力,于伏尔加河流域驻扎了三万部队,无数的军需物资也正在从俄罗斯内陆腹地通过雪橇、马车爬犁等交通工具源源不断地运来。
可以预见,一旦春暖时节,十数万俄军必然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帝国边境和克里米亚汗国杀来,若是不加以认真对待,别说第聂伯河左岸和克里米亚汗国会被俄军攻占,说不定还会让人家杀到摩尔达维亚,进而威胁瓦拉几亚。
有鉴于此,帝国也开始进行国内总动员,勒令各个行省总督和所属公国立即征召部队,并按照帝国总参谋部(1685年,应齐国军事顾问团建议,组建了帝国陆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开往奥俄边境地区。
同时,帝国素丹和大维齐也连续发布喻令,要求各行省总督将本年度税款尽数解往伊斯坦布尔,以备军需所用。
不过,要与俄罗斯这种隐然崛起的军事大国进行一场战争,仅凭帝国那脆弱的财政收入可撑不起这般消耗。而且,作为帝国最大的金主——齐国已经连续四年未曾提供任何经济援助了,每年沉重的债务利息,就早已将帝国压得喘不过气。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