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夫好奇地探头观望,“可怜的夷……欧洲人。据我所知,他们在治疗疟疾的方法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放血。如果没有专业的外科医生在场的话,那么诊疗大夫就会随便地取来一把刀,直接将血管切开。那场面,啧啧……,绝对是血腥无比。”
“欧洲国家的医学发展是远远没有跟上他们对外殖民的脚步,使得他们的拓殖代价相较于我们大齐而言要高出太多。”梅纳德感慨地说道。
“你这句话总结得太精辟了。”关怀谨闻言,不由对这位临时充当翻译的黑衣卫军官有些刮目相看,“对我们齐国来说,要是将消疟剂(即金鸡纳中提炼的药剂)解除对外销售的限制,一定可以卖的比黄金还要贵。凡是热带地区或者雨林地带,患上疟疾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人会拒绝以高价来购得一颗宝贵的救命药。”
金鸡纳生长在安第斯山脉东侧的高山植物,很早以前,它的树皮就被印第安人用作退烧药。17世纪中叶,耶稣会传教士知道了这种“神秘药物”的存在,并将这一信息传到了欧洲。
在欧洲,疟疾是流行病,因此金鸡纳书皮卖得很好。但由于金鸡纳的种类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也不同,因此也出现了无数治疗失败的案例,甚至不乏频频治死人的现象。
而齐国自七十多年前,从南美偷偷引进金鸡纳树,并在开化岛(今爪哇岛)和宣化岛(今帝汶岛)选择合适的地方大范围栽种后,通过不断地提炼和试验,最终于1685年成功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消疟剂(即奎宁),从而稳定了治疗效果。
有了消疟剂的持续供应,加速了齐国将这种药物用作扩大殖民地的工具,尤其是处于热带地区的南洋诸岛、中南半岛、印度、缅甸,以及广阔的非洲和加勒比海,使得那些对外拓殖的齐国人因病死亡率大大低于同期的欧洲各国殖民者。
欧洲人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齐国拥有这种能医治疟疾的“神药”,曾不遗余力地通过无数的方法想要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