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昌宁港。
更为庞大的印度铁路网在工程师的规划下,正在夜以继日的加紧施工,从一座座齐国人控制的海边据点向内陆腹地延伸,如同一根根血管,插入印度人的身体中,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加速输入愈发庞大的帝国躯体中。
这个时期,在帝国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铁路工人工作的身影。甚至,在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帝国领地内也会奢侈地修建一段铁路线,如仅两百多平方公里的中阳岛(今马耳他岛),就修筑了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长度不到二十公里。
齐国人肆意的挥霍每年产量多达千万吨的钢铁,除了不断延伸的铁路,还有无处不在的铁桥,以及展示帝国声望的各种铁塔和以钢铁为骨架的摩天大楼。
哦,对了,还有那些吨位越来越大的钢铁巨轮,正在不断的汰换渐趋落后的木质风帆船。
这是一个十足的钢铁帝国!
相较于齐国的铁路建设已接近于饱和,而欧洲大陆的铁路开发,才刚刚开始。
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在去年获得了从鹿特丹至汉诺威的铁路开发权,以此加强荷兰与德意志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并进一步促进和提升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的航运地位。
当然,作为一家国际贸易巨头,荷兰东印度公司自身并不具有修建铁路的能力,但它却凭着与齐国本土资本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容易从汉洲本土请来一批全球最为专业的铁路工程师,帮着它完成这条前景远大的“黄金铁路线”。
它所能做的,就是依托自己在欧洲强大的影响力摆平这条铁路线在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用最低的价格从汉洲进口相关的铸铁轨和蒸汽机车。
却未料到,在连续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