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7年2月2日,下午三时,太平洋航运公司旗下的“福运号”客货班轮在一艘引水船的指引下,缓缓地驶入长乐岛宝源港(今斐济维提岛苏瓦市)。
船只尚未靠岸,码头上已经有数十名小贩迫不及待地涌了过来,等待即将下船的潜在客户。
长乐岛是于乾武六年(1648年)齐国探索舰队根据荷兰人塔斯曼的航海记录而“发现”的一座南太平洋岛屿。
这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岛,一座中央山脉分开长乐全岛,山脉中有许多休眠火山,岛上的最高点长乐峰海拔超过一千米。
这座山脉也将该岛的气候一分为二,东南部湿润多雨,年降雨量3000毫米,西北部较干燥,年降雨量1800-2300毫米。
目前,该岛隶属于东洲总督区管辖,与古澜岛(今斐济瓦努阿岛)、尖山岛(今斐济恩加梅阿岛)等周边数十座小岛组成了长乐县,人口规模六千四百余。
整个县的经济类型主要以种植园、伐木和采矿为主,百姓的日子过得殷实而悠闲。
当然,这里的百姓仅为齐国移民以及部分混血居民。
昔日岛上的王国早已被齐国当局解散,国王也遭废黜,所有的土著也变成齐国海外领地“居民”,为岛上一个个种植园和矿场“工作”。
岛上有许多白檀、乌木等珍贵木材,还有优质硬木和松木,在过去数十年里曾引得无数商人蜂拥而来,驱使着岛上的土著大肆采伐,疯狂掠夺。
后来,齐国海外殖民事务部于此设立管理机构,组建地方政府,遂阻止了商人们的滥采滥伐的行径,转而采取有序开发、合理经营的原则,将岛上仅剩不多的珍贵木材予以政策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