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某些人过分担心海外殖民领地出现自主或者分离倾向,根本就是多余的事。
此前,车马太慢,书信不通,距离本土遥远的殖民领地可能会因为“天高皇帝远”的思维模式,萌生出分离或者自立的想法。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蒸汽船、火车,还有电报等诸多先进技术不断喷涌而出,那些再偏远的领地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本土的中央政府立时便能侦之,随即就会调动海陆大军前往镇压平定。
乾武二十五年(1667年),从建业到齐国最近的海外领地宣化岛(今帝汶岛)仍然需要半个月时间。去东洲(今新西兰)至少需要一个多月,到印度的上海(今孟买)要两个月,去怀远(今旧金山)则要三到四个月。
印度境内,诸多大干线道路承载的交通量仍然与莫卧儿帝国建成道路时一样。而从江陵(今印度加尔各答市)前往白沙瓦的旅客必须先乘船前往贝拿勒斯(今印度瓦拉纳西市),这就要花上一个月,然后骑马或坐马车前往密拉特,最后乘肩舆抵达白沙瓦,而且晚上还必须持续赶路,前方会有一名印度火炬手举着燃烧破布的火把。
在殷州,人们只能乘坐独木舟、雪橇、或者穿雪靴步行。
在黔州内陆,人们则像曾经的拓殖者一样,驾着数头公牛拉着的四轮马车赶路。
那时候,帝国官兵和将领们已经习惯了这一漫长的行路时间,认为这是一场战争必须的、也是极为重要的阶段。通常,路上真正花费的时间会比参谋人员计划的更久。
帝国这般漫长的旅程,既可以造就长久的和平与安宁,也可以埋下潜藏的分离主义的思想。
然而,随着蒸汽动力的到来,这一切都被突然推翻了,彻底改变了帝国本土与海外殖民领地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