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第一次来到威远岛,都会不免大吃一惊。这是一个风光秀丽,但又荒芜难以开发的岛屿。
对于许多汉州本土人来说,广袤的森林地区和无数条水量充沛的河流,有的还那么浩大,使得他们不免想起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各地大致划一,未免单调,地区干燥少雨,平原宽广,无树无木(指内陆荒漠地区),这样对比起来,就可能得到最不能忘记的印象。
即使熟悉其他南洋地区情况的人们来说,也会有新的感觉:威远岛太过荒凉,没有那么多的城镇和村庄,以及大片大片精耕细作的稻田。
而看惯了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成群破碎小岛的人,一见到此岛的广阔面积,更是印象深刻。
对非洲和美洲进行过一番探索的人则会对这里地形变化多端为奇——在很短的距离内,既有高山,又有宽谷,还有崎岖的高原,又是火山,又是沼泽,又有岛屿。
可以说,威远岛是这个世界上最崎岖难行的地方之一,气候和地势结合起来,让开拓者们无法深入其中。
“怪不得,威远总督区至今也未对广袤的内陆地区予以实际控制,任其保持既有的状态,这路也太难走了。”
1737年6月18日,一行三十余人的队伍,牵着马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朝内陆山区蜿蜒而行。他们三日前从金华(今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出发,先是乘坐火车进抵板桥镇(今古萨普小镇),然后征调了五十余匹驮马,沿着简易的土路,进入茫茫山区,前往阳山(今戈罗卡市)。
他们行经的道路如果按齐国交通标准来看的话,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公路。
这条路无非就是清除了沿途的树木,炸开了部分挡道的岩石,填平了少许深沟,然后经过无数人马踩踏才形成的一条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