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传递小组。
这些宝贵的情报,通过地方同志组织的秘密交通线,如同生命线般,穿过鬼子的封锁,传递到李云龙手中。
战斗的残酷,意味着伤员的增加。
在主力高度分散、流动性极大的情况下,重伤员的后送和治疗成了大问题。
这时,深藏在各个山坳里的“堡垒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由地方党组织精心挑选、绝对可靠的贫苦农户,冒着全家被杀头的危险,在自己的地窖、夹墙、甚至牲口棚里,秘密收容、照料着独立团的伤员。
小王庄后山的老猎户张大爷家,就藏了三名重伤员。
张大爷懂点草药,老伴熬药喂饭,儿媳妇负责清洗绷带(用草木灰消毒),一家人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着伤员。
当鬼子搜山队逼近时,张大爷甚至将伤员藏进废弃多年的狼洞里,自己则带着猎枪和猎狗,把鬼子引向相反的方向。
“别怕!有俺在!鬼子找不到这里!”张大爷布满皱纹的脸上,是磐石般的坚毅。
地雷战,更是离不开百姓的智慧和支持。
民兵和普通群众成了埋雷、布设陷阱的主力军。
他们熟悉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知道鬼子会在哪里休息,在哪里取水,走哪条路最省力。
妇女们用纳鞋底的手,巧妙地编织着触发地雷的绊线;
孩子们则利用放羊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