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纪念馆的落成和“亮剑精神”的广泛传播,如同一座桥梁,跨越了时间的鸿沟,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脉动紧密相连。
在这座桥梁上行走最频繁、感受最深刻的群体之一,便是人民军队的新一代军人。
他们生长于和平年代,驾驭着现代化的装备,却依然需要从老一辈的精神矿藏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力量。
在老虎团营区,这种传承显得尤为具体和生动。
团队的历史荣誉室里,李云龙生前最后一次来团视察时拍摄的那张巨幅照片——老将军身着礼服,向训练场敬礼——被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
照片下方,镌刻着他的那句名言:
“军人,就是准备打仗的!能打仗,打胜仗,才是最大的负责!”
每年新兵入伍,第一课不是队列条令,而是来到这里,聆听团长亲自讲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讲述老团长李云龙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与这支团队血脉相连的历史。
新兵们仰望着照片上那位不怒自威、眼神锐利的老人,听着那些堪称军事奇迹的战例,眼神中充满了好奇、震撼与难以置信的崇敬。
“首长,那个时候没有精确制导,你们是怎么做到一炮端掉鬼子指挥部的?”
一次参观后,一名刚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年轻排长,忍不住向陪同的团参谋长(一位资深中校)提问。
他的问题里带着新时代军人特有的技术思维。
参谋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