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说眉头皱的更紧了。
\n
说实在的,姜余万万没想到禹州缺棉花竟然会是这样造成的,可若是禹州这边收不到棉花,就只能去其他地方收。
\n
如今还能靠黄麻和羊毛维持布坊运转,但是缺少棉花确实是个问题,他又不能强制让禹州老百姓种植棉花。
\n
姜余手指无意识敲打桌面,此时他没意识到自己思考时的气质竟然和顾文承有几分相似。
\n
下面的管事见状不敢吭声,他莫名觉得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n
突然姜余一顿,他脑子里突然蹦出很久之前文承哥和他说的一个词“计划生产”。
\n
对啊,既然禹州缺棉花,那他就搞计划生产,让禹州的农户去种棉花。
\n
他可以划定一个镇子的农田,通过州衙的人给村里的里正打招呼,让里正游说村中的村民,让每户村民必须把家里几亩田地种上棉花。
\n
在种棉花期间,州衙免费提供种子和农田用具,从种植起初就开始有人去实地测量田地,并保证农户采收后会以规定价格收棉,只要最后农户们能把卖棉花的钱拿到手就能赚钱。
\n
这样一来,农户既可以种粮食,又能种棉花赚到钱。
\n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农户赖以生存的根本,让农户继续种粮食,做可以减少“计划种棉”给农户带来的恐慌,合理种棉可以提高农户收入,完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n
文承哥之前曾说过,农产品会受供需关系影响,且有明显的滞后性。
\n
第一年有人种棉花赚钱,第二年即便是不强制农户种棉花,也会有很多农户自愿种棉,只要开一个好头就不怕禹州以后没棉花。
\n
姜余想到了这里脸上露出一个自信笑容,而如今他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