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堂、女堂,除去一日一餐的供应和自带笔墨之外,都是免费授课,完全不收任何额外的银钱。男堂里请的夫子,请的还是禹州城有名的童生老爷,教授千字文和简单算数。
\n
女堂这边是请的一位大户人家的管教婆子,除了教千字文和简单算术之外,还教授一些简单的针线活。这都是普通农户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有这种好事如今大家都想送孩子进去。”
\n
姜余低头沉思,“竟然是这样吗?”
\n
禾姐儿点头,“如今幼学堂里有八个孩子,三男五女。肥皂坊这边有十六个孩子想进去。”
\n
姜余点点头,“可以,能进去。不过规矩要先订好,若是对授课夫子不敬者,直接赶出去。”
\n
禾姐儿点头,“我知道了。”
\n
上年秋天开的幼学堂开起来,期初大家都不在意,后面在看见被教了两个月就能读几个字的小孩后,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n
于是便开始有人打听幼学堂收不收学生,可是幼学堂的布坊内部设置的,目的的帮助在布坊做工的女子看护幼童,可结果如今办的跟义学似的。
\n
说起义学姜余突然问,“我记得州衙开办了义学,那些人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义学?”
\n
禾姐儿听到姜余这个问题就捂嘴笑,“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肥皂坊的工人说,义学是培养官老爷的地方,他们不指望孩子未来能做官,若是孩子们去幼学堂学会识字算数,长大之后来肥皂坊干活,说不定能当管事呢。”
\n
听到禾姐儿的解释,姜余也忍不住笑了。
\n
但是姜余不知道是,就因为有了幼学堂,今年准备想办法来姜家工坊做工的人多了不少。
\n
但是姜余依旧没精力管幼学堂的事,因为他要开始准备起“计划种植”棉花的事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