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没有考中进士。
\n
所以后来就自己开了私塾,韩重山知道对方的学问和品行,给自己家的孩子启蒙绰绰有余,其实学识好的人不少,但是夫子的品行同样重要,杨举人和韩重山是好友,自然知道对方的底,把自己家孩子送过去十分放心。
\n
现在赵卫平家的小子也需要启蒙,到时候直接一起送去就是了,另外韵姐儿也有去处,到时候再大一点跟着自己家姑娘一起进女学就是,女孩子入学的时间会晚一两年,毕竟不像男孩子一样有科举的压力,小姑娘家现在三四岁的年纪,正是玩闹的时候,再大一些学着正好,还能坐得住。
\n
事情办的很顺利,杨举人知道是韩重山后辈家的孩子,直接同意让人把孩子送过来,有韩重山做背书,杨举人觉得赵家的孩子应该也不是什么不好带的学生,到时候真的教不好再说就是,他和韩重山的交情没有必要有什么托词。
\n
“杨兄,你放心吧,赵家这个孩子我见过,跟他爹一样是个稳重的性子,话不多但是脑子还是机灵的,你只管教就是,到时候弄不好能给你个惊喜,我们韩家这个女婿的本事我是见过的,他的孩子也不差。”
\n
韩重山见过远哥儿和韵姐儿几次,毕竟是龙凤胎,大家的目光会更多的关注过去,韩重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动一静,但是又不觉得割裂,都说三岁看老,韩重山对远哥儿的印象很好。
\n
也许是做官做的久了,韩重山下意识就觉得性格稳的人是个走科举这条路,不过也确实有道理,性格的稳重的人做事更能沉得住气,在科举这条路上,做事急切,得失心太重都不是什么好事。\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