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一甩衣袖,清了清嗓子:“方才陛下的手谕也给大伙儿瞧了,这位,正是陛下特意请来的农事奇才,他在翰林院中写了十多卷书,陛下都赞不绝口。他说有法子,那肯定就是有的。”
“说不上奇才,只是有些想法。”秋南亭谦虚点头,“只看大家信不信了。”
底下的人都还抓着瞎,完全不明白他到底想干嘛。
秋南亭跟李津对了个眼神,这位通判便被当做知州身边的左膀右臂使唤了,和侍从们从府里搬出来几箱子书来。
秋南亭从箱子里掏出一本。
“有没有又会种地又会识字的?”
第189章 我未摘月,月亮却奔我而来(34)
这一问读书和种地兼具的,底下的人又是一阵骚动。
洪州是鱼米之乡,大多数人以种田为生,也有供家里孩子上学读书的。但凡是送去读书的小孩,家里都不会再让下地了,一是本来小孩子就没田,二是省得耽误了读书。
也就只有些家中大人身体不好,或是家中较为困难的,曾读过书后又回去种地的。
这种人是极少的。
这时,人群中终于有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站了出来。他穿着一身洗得发黄发灰的布衣裳,举起来的手上满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粗茧。
秋南亭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到自已身边来,他挠了挠头,三两步跨到府衙门口去,一个大汉子含着胸,显得有些拘谨:“大人,草民勉强能认几个字。”
“好!”秋南亭将手中的书递给汉子,“你翻开看看,这上面写的,正是关于种稻子的办法。你念出来试试,这些内容能不能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