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鹤:“那你这是已经做到了吧?”
\n
虞苏时:“我觉得自己是做到了。”
\n
姜鹤一听这话的意思,主语只有虞苏时自己,那想来就是甲方还觉得不够了。
\n
虞苏时浅色的瞳孔里映出姜鹤的身影,是像在寻求对方的解答,又像在自言自语一般:“我想不明白,究竟是怎样大的名利诱惑,才能引诱到一个人把另一个人视为一件商品来进行随意包装出售的地步?”
\n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只是收养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所以理应成为特定的物?
\n
姜鹤有一瞬间的哑然。
\n
客观来讲,姜鹤认为自己对虞苏时的认识并不全面。
\n
一位歌手,大概率还是位知名歌手,然后就是他的房客,一位有点傲娇的房客。
\n
姜鹤不可否认,在他说出那句“你看到和经历的是大世界,但大多数人都活在小世界中”时,他看待虞苏时的成长是带了些个人主观色彩的眼光。不过这种眼光并非是以有色眼镜示人,因为他没有对虞苏时独立的个人,产生过哪怕一丝的成见或刻板印象。
\n
成见或刻板印象,归根结底源自于一个群体的某个特征被先入为主地无限放大,成为“显著特征”。这种显著特征类似普通人看待富人,会下意识强调富人群体拥有的权势和地位;看待富人的孩子,会下意识认为他们娇生惯养,不食人间烟火。以三占从二的角度来看,不被推荐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被强行排除的一,留下的二不管正确与否,它代表的就是显著,没人会觉得哪里不妥当。
\n
就连姜鹤也中了招,下意识将虞苏时归在了显著特征的群体里。
\n
然而事实全然相反,虞苏时似乎是被烙上了一道价值的疤。这种价值绝不是赞美之词,而是一串能够听得见响儿的数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