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只用花半个小时,节目播出后她每天都要花一个多小时进行内容归纳和数据整理。
工作内容的增加使得加班开始多起来。段亦仝的反应还好,欧阳楠却开始抱怨连连。她是需要经常出去社交的人,加班影响她去交友蹦迪。
“如絮姐,这些事非做不可么?像这种帖子的整理,其实也没人看的吧?”欧阳楠指着自己周报上的内容半带埋怨的问柳如絮。
“这些周会上tom都会看。可以没用,可以没意义,但必须得放上去。”柳如絮轻描淡写的回答道。
“为什么啊?”欧阳楠实在不明白无意义的内容为什么也要放进ppt里。
“因为这些证明了你工作的饱和度。太闲了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好好干活,领导就会不满意。”柳如絮直白的向欧阳楠解释道。
“啊?我不明白,我每天坐在这里上班不就够了吗,为什么还要证明我工作的饱和度啊?”
欧阳楠每天都有“十万个为什么”。初入职场的新人或许对很多职场“潜规则”还不了解,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做事是为了分数,跟学习无关的事没有做的必要的阶段。
然而职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并不像读书那样只需把交代的任务完成就够了,它会更多的去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除了业务能力外还会考察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协同能力、多线任务处理能力,而这些又恰好是人格水平的呈现。
所以才有那句话:所有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
但人格的成长又谈何容易,也难怪职场中仍旧充斥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大龄“巨婴”们。
“今天我要背着电脑去club了。”欧阳楠悲痛的说,“那天我背电脑去club,我的朋友们都笑我,他们在喝酒掷骰子,我却当众打开了电脑开始加班,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的是我的牛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