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地区的治理,是一种政治宣传。
在秦文推广过程中,楚国是抵抗最强的,但被蒙恬杀了一圈。
齐鲁地区抵抗也很强,但都是暗戳戳的抵抗,这是因为齐国是整个统一过程中遭受创伤最小的,并没有被战乱破坏,内部势力还非常完整。
始皇帝出巡,有自己的目的,但在张良看来,这就是浪费资源。
想要宣扬帝皇威仪,根本不用出巡,通过秦报就可以了。
现在大秦连年对外战争,粮食本就紧张,这时期还这么铺张浪费,是非常不该的。
当然,一个人一个看法,至少张良从姜妄这里学到的东西,在他看来这就是铺张浪费。
“张良。”就在这时,车内响起了姜妄的声音。
“在。”张良转头应答。
“不提陛下是帝王,但你记住,陛下是你师兄,有什么话,可以私下找你师兄说。”
最后半句话,姜妄没用陛下这个称呼,而是用‘你师兄’三个字。
他这是在提醒张良,别人可以说始皇帝,但你作为师弟,在外面是一定要站在始皇帝的立场的,有什么想法可以在私下里找他说。
就像是姜妄,他从来不当众说始皇帝,在其他人面前,他永远的站在始皇帝身边。
“喏,良儿明白了。”张良明白了姜妄的意思。
姜妄并没有怪张良的意思,张良秦王子楚元年(公元前250年)入秦,那时候不过是两岁不到的年纪。
如今大秦始皇二年,张良满打满算才十六岁不到,有些地方思虑不周是应该的。
在姜妄看来,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张良现在的才智,姜妄认为已经非常完善,却病在某些方面,已经都开始不如张良了。
就算是始皇帝,在张良的这个年纪,想问题都没有张良想的深。
张良现在缺少的只是一点点历练。
却病先不提,若是拿始皇帝与张良对比,两人各有千秋。
相对来说,始皇帝在张良这个年纪,隐忍、坚韧、城府深,虽然会把愤怒表现在脸上,但心中如何想,他人不知。
不过若是对比对事情的看法和谋略,张良要明显更胜一筹。
这是因为,姜妄对两人的培养方向不一样,始皇帝是帝王,帝王者,最主要的是会用人,不要让下属猜到他的想法,其次才是谋略和想法。
比如,始皇帝经常咨询姜妄,这虽然有点对姜妄的依赖,但也是一种用人方式。
如果帝王不会用人,什么事都自己思考对策,那要群臣干什么?
………
始皇帝出巡,出关之路走的是崤山、函谷关,在这里,始皇帝与姜妄看到了正在兴建的新函谷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