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说鲁楚不同族,但其实都是诸夏一脉,就算楚人经常说我乃蛮夷,但无可否则,我们都是诸夏,诸夏即是秦,明白了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要放在更大的层次说。”
“父皇的意思是说,非我族类是匈奴、是月氏、是百越。”扶苏想了下说。
闻言,始皇帝颔首点头,表示认同。
《春秋》中,还有一句话‘诸侯采用夷狄之礼则视其为夷狄,夷狄融入中国并沿袭了华夏文化则视其为华夏。’
这句话就是‘夷狄入华夏则为华夏,华夏入夷狄则为夷狄’的原型。
扶苏的回答让始皇帝很满意,他转头瞪了眼公子高。
“不学无术,回去让你娘收拾你。”
“父皇。”一下子,公子高的脸就苦了下来。
接下来,始皇帝有考校了扶苏几个问题,扶苏回答的都很让始皇帝满意。
………
中午,众人一起吃了午饭。
这时期,大多数都是两餐制,但姜妄习惯了上餐,所以在他这里,一直都是三餐。
吃过饭之后,姜妄说起了一件事。
“陛下,前不久臣做梦,梦到无数战死沙场的士兵客死他乡,孤苦无依。
臣想着,建立一个忠烈祠,把所有为大秦阵亡的士兵名字刻在其中,被世代铭记。
另外应该再建一个凌烟阁,把所有对大秦有功的都请入其中。
还有对抗异族而有大功的人,也应该给与褒奖,不拘泥于诸侯国,不按内战算,只看他们对战异族的功勋,只要对外开疆拓土、抗击异族,就是英雄,当建立英雄祠,让后代铭记。”
忠烈祠,是对普通士兵的安慰。
凌烟阁,是对大秦国内臣子的鼓励,让他们更加努力奋斗,争取进入凌烟阁。
英雄祠,则是对对抗异族的人的奖励,也是鞭策大秦将领尽可能的对外扩张。
死后若是进了凌烟阁与英雄祠,那可就是青史留名了。
这对于那些将领,尤其是对外战争的奖励,鼓励是巨大的。
其次,始皇帝提出的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都是为了消除文化隔阂。
包括,秦报上经常宣扬的诸夏理论。
凌烟阁也就罢了,建造英雄祠,会大大促进文化融合,因为始皇帝选择帮助曾经的他国之人立祠,这无形中会消磨掉很多隔阂。
………
月氏,敦煌。
三月的敦煌,依旧很冷。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自打秦羌胜利之后,姚胥这个典客就再次来到了月氏,一待就是半年多。
他要了解月氏,同样,通过月氏,他也可以更加了解匈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