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这些学科就会快速发展。
再加上大秦自有的,鼓励匠人发明创造。
大秦慢慢就什么都不缺了。
说起来,姜妄第一桶金就是发明农家四宝而得来的。
与此同时,始皇帝依靠在兴乐宫的床榻上,思考着与姜妄最后聊的科举弊端。
凡事有益处必有害处,做什么事有收获,就都会有代价。
只不过,这代价在一些人看来,微不足道。
科举制度纵有千般好处,但也有坏处。
科举可以不断为大秦带来活血,还会推动大秦科技的进步。
还会给平民百姓一个除了勋爵制以外的晋升之路。
只不过,让平民出头,尤其是平民从文臣之路走上来,是有一个坏处的。
那就是,能够从平民一步步爬上来的,心机和手段必然不凡,大概率还会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这样的臣子,自然就更不好驾驭。
他们研究帝王的心思,会研究的更透彻。
若是遇到愚蠢的帝王,很可能会被骗的团团转,甚至骑在帝王的头上。
姜妄告诉始皇帝这些,是因为历史上出现过这些事。
但这些弊端,是可以接受的。
………
次日。
人们一早醒来,习惯性的去茶馆听报,或者识字的人自己买一份秦报。
这段时间,因为咸阳聚集士子非常多,识字人数飙升,报纸几乎早早就会销售一空。
而今天的秦报,销售的更快。
一问才知道,竟然是漠南之战胜利了。
与此同时,大量的秦报通过大秦的驿站系统,向着四面八方运送。
因为少府印刷的数量问题,供应每个郡县的报纸是有限的,而且第一手报纸,一定会先到各郡县亭等衙门。
像是亭里等,直接就由亭长、里长宣读。
这个消息没过几天,当漠南之中的具体细节源源不断传回始皇帝那里,始皇帝也在朝会中提出了漠南大开发的事情。
另外,因为西部也缺少官员,他也给捎带上了。
之所以晚几天才提这个计划,是因为始皇帝得知道漠南的具体情况。
中午时分,随着朝会的结束,一个新的消息通过各个渠道,从咸阳宫传了出来。
【继西部大开发之后,皇帝陛下令,天下500石以下的官员,可毛遂自荐,选择前往漠南或青海郡,担任县丞、监察使、长史、长簿、完城令等官员。
五年为一期,期满后卸任,无作奸犯科,功绩合格者,俸禄翻倍,可调回亦可继续留任,每郡限报名十人。】
【天下所有吏者,也可报名前往漠南与青海郡,五年为一期,期满之后,可从吏跃迁为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