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是提前准备好的。李瑁看着安思顺见到这些人耳的反应,原本还有些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
\n
其实方才李瑁之举就是有意试探安思顺,若是安思顺当真被安禄山蛊惑,生有反心的话,他绝不会是这个反应。
\n
从眼下看来,安思顺还是没有反唐之意的。
\n
其实李瑁敢如此试探安思顺也与安思顺的出身有关。安思顺虽与安禄山是堂兄弟,但他的背景却和安禄山大不相同。
\n
安禄山起于微末,是被前范阳节度使张守一步步提拔出来的,与大唐渊源不深。而安思顺则不同,安思顺之父乃前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
\n
安思顺世受唐恩,少年从军,至今戍边已有四十年,对大唐很是忠贞,早就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唐人。
\n
确定了安思顺眼下的情况后,李瑁放下了心,这才翻身下马,亲自将安思顺扶了起来。
\n
“安帅请起,安帅为国戍边,每日军务繁忙,自然不能事无巨细地顾及到各处,本王岂会怪罪。”李瑁扶起安思顺,面色缓和地说道。
\n
安思顺见李瑁这么说,心里的惊惧和担忧终于放了下来。
\n
安思顺原本担心李瑁会将此事上奏朝廷,将罪名按在他的身上,如今李瑁既然已经这么说了,想必就不会再降罪于他了。
\n
安思顺道:“多谢殿下体谅,此事明日便遣人剿匪,臣一定给殿下一个合理的答复。”
\n
凉州城外的沙匪安思顺不可能不知道,他留着他们无非就是为了养匪自重,保证河西常有战事,稳固自己的地位罢了。
\n
养匪自重和造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养匪自重几乎是每个节度使都相互知晓,但不会戳破的默契了。
\n
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