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瑁道:“光弼莫非是忘了朕当年在宫外曾与你说过的话?世袭罔替。于国同休。朕可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n
天宝四年,李瑁同李光弼陇右大捷,大破吐蕃时,李瑁便曾收李义忠为义子,当场还曾许诺,将来若是李瑁得位,便封李光弼后人为蓟国公,世袭罔替,于国同休。李瑁今日之举,自然是在践行他当年对功臣的承诺了。
\n
李光弼听到李瑁的话,眼眶不禁微湿,低头道:“当年之事陛下还记得。”
\n
李瑁笑道:“朕既非年迈,又非寡恩之辈,怎会不记得。只是如今河北未定,朕也不好过早擢拔忠义,带你年内河北大捷之后朕再另行册封,到时李氏一门双国公,也算是我大唐美谈了。”
\n
李光弼受李瑁所封,拜为燕国公,若是李义忠再得封蓟国公,父子双国公,也算是开了大唐外臣的先河了。
\n
李光弼激动地拱手道:“请陛下放心,年内北伐,臣必拿安禄山人头献与陛下。”
\n
提起安禄山,李瑁顿时来了精神。
\n
李瑁道:“再过半年,待秋收草谷入仓,朕当亲自前往北地督师,力求一战而定河北,灭了河北叛军,还大唐百姓一个安定。”
\n
李光弼听了李瑁的话道:“以往各地分权,兵力分散,想要击败安禄山自然不易,但如今陛下以得帝位,海内归心,安禄山不过藓芥之疾,想要破之,当非难事。”
\n
往年李隆基为帝,李隆基不通军事,还时常对前线战事指指点点,掣肘阵前主帅,大军上下难一,想要破敌自然不是易事,可李瑁却不同,李瑁军略虽比不得李光弼、郭子仪之流,但也是知兵之人,集大唐之力要破河北,只需稳扎稳打便可。
\n
李瑁道:“朕已遣马为陇右节度使,崔乾佑为河西节度使,要他们务求入秋前平定平定陇右和北地之乱,仿佛吐蕃趁虚而入,待陇右李亨之乱平定后,朕便可腾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