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无一不是极重科举,可历经数代成效也不过尔尔,朝中与地方的要职依旧尽数被世家门阀把持。
\n
若无李瑁在此,就算是到了百余年后大唐衰亡,局势依旧如此。
\n
李瑁道:“科举虽好,但科举之制成效几何,天下有目共睹,若光凭科举之制恐难以奏效,尚需其他举措一同施行。”
\n
李瑁既然这么说,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高适问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n
李瑁道:“朕欲尊孔子有教无类之说,参照国子监,发展地方州学、县学、乡学,延请文德之辈于地方教学,接纳寒门子弟入学,你们以为可否。”
\n
李瑁的话说完,李泌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一个有教无类,李瑁这是要扛着孔子的大旗,断了世家的根啊。
\n
若是此计施行,到时各地大兴官学,寒门子弟也都可以自幼读书识字,条件虽依旧难与世家子比拟,但总归会有天赋较高者脱颖而出,到时李瑁再借助科举之制,对寒门子弟大加任用,自然可以打破世家门阀对地方官职的垄断。
\n
不过李瑁的方法虽好,不过却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n
李泌问道:“陛下之策当可惠及万民,但若真要施行,恐怕所耗甚巨,难以久持啊。”
\n
李瑁推行官学,鼓励寒门子弟读书,自然就要有课室,有书籍,有教书先生,还有一应用度。这些用度若是由百姓承担,恐怕寻常人家难以负荷。
\n
可若是均有官府承担,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国库那边恐怕就该告急,户部尚书杨慎矜也该追着李瑁后面叫苦了。
\n
早在前隋,隋文帝和隋炀帝便曾在地方兴建庠序郡县之学,但碍于所支甚巨,一度停办,而到了如今,这个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之策。
\n
不过李瑁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