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沉思了片刻,终于道:“不知陛下可曾想过要如何撤换,是步步为营,还是一换到底?”
\n
李瑁想了想,问道:“朕想听听你的意思。”
\n
李泌道:“河北、河东、朔方、剑南四地据长安不算甚远,在关中兵力所及,纵有兵祸亦可随时支援,这四处节度可一次替换,撤销节度使府僚,只留大都督府;
\n
陇右、河西主要用以防备吐蕃,关系重大,可先行缩减其辖地,陇右只留鄯、廓、兰、河四州于陇右节度使之下,河西只留凉、肃、瓜、伊等州于河西节度使麾下,待大破吐蕃后再慢慢彻底削减,不使地方有失;
\n
至于北庭和安西,本就远在西域,来往不便,若是贸然削去节度,各州各自为战,恐怕西域局势难以久持,不利西北安稳。而且北庭和安西两镇的钱粮多依赖大唐供应,易于控制,可将安西、北庭两镇易名为大都督府,易其名,而不改其地,使称安西行军大都督府、北庭行军大都督府。陛下以为如何?”
\n
李泌之言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既削了节度使,也不至使边镇混乱,倒也颇和李瑁心中所想。
\n
所谓大都督府,掌军不掌政,管兵不管民,在地方自然不会似节度使那般掀起滔天巨浪,也易于掌控地多。
\n
李瑁听了李泌的建议,不由抚掌道:“长源之言甚合朕意。朕之所忧,无非藩镇与世家。世家之策非一朝一夕可为,或许穷极数朝,然藩镇之策有长源所言,当可于数年内缓缓归矣。”
\n
靖难元年,河北之患平定,大唐海内再复安宁,大唐用了仅仅一年的靖难年号也随之告终。
\n
公元753年元日,皇帝李瑁于元日朝会之上宣布改元永乐,以喻大唐万民永世康乐,再无兵患。
\n
随后,李瑁便以圣喻布下了几道足以令世人震动的旨意,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李瑁对他那些潜邸从龙之臣的许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