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如同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闹剧。
好不容易熬到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这位战战兢兢做了近二十年太子的朱常洛终于登基称帝。登基之初,面对祖父留下的烂摊子,泰昌帝并非没有振作之心。然而,他的举措却如同一个懵懂孩童。
先是在东林党人的极力劝谏和压力下,下旨罢免了万历朝派往全国各地的矿监税使。此举固然顺应了民意(矿监税使确实存在祸害地方的现象),也赢得了东林党人的一片赞誉和“拨乱反正”的美名。然而,这却是在财政上的一记重拳!
矿监税使虽然贪婪,但他们搜刮上来的钱财是万历后期内帑的重要补充来源。泰昌帝此举,直接斩断了内帑这条虽然污浊但尚能流淌的财源,却没有提出任何有效的替代方案来充实国库和内帑。
直接导致朱由校所面对的财政困境—皇帝想做事,却发现自己穷得叮当响!
而同样是在东林党人的推动下,泰昌帝下旨召回了大量在万历朝被贬斥或罢官的官员,其中大部分是东林党人或其同情者。
如邹元标、王纪、高攀龙、孙慎行等纷纷被起复,并迅速占据要职。这一举动,极大地增强了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使得原本就激烈的党争天平瞬间倾斜。
东林党人得势后,立刻开始清算政敌,利用“红丸案”猛烈攻击首辅方从哲等非东林派系,朝堂局势非但没有因新君登基而稳定,反而陷入了更加混乱和尖锐的对立。泰昌帝本想“众正盈朝”,结果却亲手点燃了党争的熊熊烈火。
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当时的正在与后金整军对峙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就因为被认定为楚党,便被以姚宗文、顾慥等为首的御史言官(多为东林党人或亲东林者)群起攻讦弹劾。而取代他的,竟然是一个擅长治水的文官,时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负责巡抚辽东的——袁应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