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呼吸也下意识地屏住。
皇帝今日之举,绝非仅仅针对山西!他身着戎装,以势压人,矛头直指整个朝廷文官的管理和监察体系,这无疑是对他们这些个自誉为贤臣声望最沉重的打击。
他们长久以来主张的“天子垂拱而治,贤臣辅政治国”的理念,在山西这血淋淋的巨案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身为中枢重臣,对如此骇人听闻的贪腐通敌竟浑然不知,或虽有风闻却未能彻查,无论如何辩解,都难逃“失察”、“无能”甚至“同流合污”的嫌疑。
再加上皇帝今日反常的戎装临朝,那倚在案旁的长枪寒芒,无不昭示着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量,一股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在场的每一位文臣。
朱由校冰冷的目光扫过阶下噤若寒蝉的重臣,将他们脸上那难以掩饰的惊惶、凝重尽收眼底。
他心中冷然一笑,没错,他就是故意的!
山西巨案,便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他就是要借此滔天血案,以雷霆之势,狠狠压一压这帮自诩清流、把持朝政的明朝文官集团的嚣张气焰。
让他们明白,这天下,终究是皇帝的天下,这权柄,必须牢牢握在皇帝手中!
同时,这也是为他后续重用系统中翰林院中那些忠诚高效、不受旧有利益羁绊的“贤才”铺路。
他要让天下人看到,是他这位天子,在群臣束手、纲纪废弛之际,慧眼识珠,拔擢英才,力挽狂澜。
这不就是“野有遗贤,明君拔擢,君臣相得,共扶社稷”的千古佳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